中式設計建筑中,中式園林的設計占有一個相當的地位。中式園林多以蘇州園林為主,其具備的精致,典雅,自然的風格為大家所喜愛!目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樓盤,一個園林的設計往往對提升一個樓盤的整體品味有很大的左右!因此,樓盤的配套完善、美觀獨特的園林綠地更是稱為重中之重。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園林,中式園林甚少。而刻意模仿的少數中式園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見精髓。紫云軒就中式設計園林藝術作一簡單的剖析。
1.在中式設計園林中,中式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這一思想在造園當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善于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條件,體現出人工建造對自然的尊重與利用。“虛實相間,以虛為主”強調建筑群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強調建筑單體,這使建筑物之間的院落往往成為設計的重點。
2.中式設計園林的手法千變萬化,這里僅淺談中式造園中的疊山理水藝術。疊山理水在我國傳統造園藝術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園林不論南北、大小,幾乎是凡有園,必有山石;同樣,凡條件具備,都必然引水入園。與自然山水不同,園林中的山水除兼備自然的形神外,還要具有傳情的作用。《園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
在清代注明的建筑著作《園冶》綴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幾大類:一種是“廳山”,顧名思義,就是在廳堂的前院中綴山石。按《園冶》所說,廳山一般要“稍點玲瓏石塊”,而不宜復雜。這就是說,要少而精,要突出重點、主題,要以一兩塊形制優美的石峰作為主體來點綴庭園空間。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皺的美學原則。用現在的眼光看,“廳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種是墻中嵌理壁巖,有的嵌入墻內,有的雖與墻面脫離,但效果與前者同,均以粉墻為背景,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正如《園冶》所云:“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以上兩種均適用于規模較小的庭園空間,而對于某些較大的庭園空間來講,則喜用大規模堆山疊石。山石多峰巖嶙峋,溝壑縱橫,脈絡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為景觀的主題點綴空間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單一的大空間分隔成若干較小的空間,被分隔的空間多相互連綿、延伸、滲透,而不流于空曠、單調。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擋視線和圍合空間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還可以堆疊成各種形式的蹬道,這也是古典園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種創造。
和山石一樣,水也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園林用水,從布局上可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從情態上則有動有靜。集中而靜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點是:整個園林以水池為中心,沿水池四周環列建筑,從而形成一種向心、內聚的格局。采用這種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間具有開朗的感覺。而對于大中型庭院,雖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處于庭院的一側,這樣可騰出大塊面積供堆山疊石,形成山水環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對的是分散用水,其特點是: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連通的若干小塊。至于水池的形狀絕大多數呈不規劃的形式以再現自然水景。在園林中,涓涓溪流是對自然界溪流的藝術摹寫,它一般忌寬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還應該寬窄對比,求得變化,產生忽開忽合、時收時放的節奏感。特別是與山石結合,更能營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園林設計中,中式設計園林是一種特殊的出于人對大自然的依戀與向往而創造的空間,它是人對大自然欣喜的回眸與回歸。其藝術特質深受中國道家思想的影響,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強調對自然的尊重和利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園林文化美學命題,其精神涵義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對自然人性化的審美境界的追求。
而“人文主義”,實際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萬物的主體。西式園林在設計中極力表現出人工對自然的超越,強調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求幾何圖案的組織,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總之,將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集合制約關系中去,可以說是建筑功能的外部延伸。中式園林并非以“理性”為基礎,它往往傾注了作者的心靈感受。像西方那種“幾何審美觀”在中式園林中是看不見的。一句話:西式園林是“虛實相立,以實為主”;中式園林是“虛實相間,以虛為主”。
我國傳統造園藝術確實具有迷人的魅力。不論是誰,只要身臨其境都或多或少地為其所感染。而今,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相互之間的影響愈來愈深,純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園林不復存在了。你也許看不到長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場面,領略不到“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卻留了下來。“虛實相生,以虛為主”追求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重視空間問題,空間意象往往還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義。而這些現代意義上的概念,早就出現在我國傳統中式設計園林的營造過程中,為世人所驚嘆,并逐漸地運用在所謂的現代園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