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咱京城百姓大多數(shù)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住房條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知為什么鄰里關(guān)系卻淡漠了,在這鄰里不相往來的“高樓冷漠癥”環(huán)境中,我十分懷念當(dāng)年住四合院時的那種鄰里親如一家的美好生活,老街坊的親切面容和相互幫助的往事,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在腦海。
1959年5月,在北京當(dāng)建筑工人的父親把母親和我從老家接到了京城,租住在北郊一個叫五道廟20號的四合院中。房東王爺爺家住北房,李大爺家住西房,我家住東房,趙叔叔家住南房。南房中間是門道,晚上關(guān)上大門,院里非常安全。
當(dāng)年正趕上三年自然災(zāi)害,外地的大爺?shù)昧烁∧[來北京看病住我家。等他病愈還鄉(xiāng),我家里的糧食幾乎吃光,僅剩下不到6斤玉米面,那時糧食定量,離下月買糧食還差半個多月。為渡過難關(guān),好強(qiáng)的母親叫我放學(xué)后去附近地里挖野菜,苣荬菜、老鴰金、馬齒莧……是能吃的野菜都被我裝入籃中。
夜里,我胃和嗓子火辣辣的,惡心嘔吐還發(fā)燒。當(dāng)時父親沒在家,家中只有我和母親。母親也同樣嘔吐、發(fā)燒,但她掙扎著到王爺爺家敲門求助。王爺爺是老北京,古道熱腸,二話沒說找來一輛手拉車,鋪上涼席、被子,拉上我和母親就往離家近的北醫(yī)三院跑。
同院兒的李大爺和趙叔叔也跟著幫忙,很快就把我和母親送到醫(yī)院。經(jīng)診斷是食物中毒,多虧送得及時。后來王爺爺看到我家籃中沒吃完的野菜,找出兩棵告訴我:“這菜有毒,它叫‘老鴰銀’。農(nóng)村人講,吃了老鴰銀,必定要死人。它和‘老鴰金’極為相似,老鴰金是淺黃色,無毒能吃;但老鴰銀葉邊有窄窄的白邊,不細(xì)區(qū)分,人吃了就會中毒。”
那天上午,王爺爺給我家送來一大口袋玉米面,還一個勁兒說:“怪我粗心,知道你家來了人,糧食不夠吃,也沒提前幫你們一把。”困難時期,誰家糧食也不富余,母親推辭。王爺爺嗔怪地說:“住到一個院,就是一家人。我老家有自留地,還有點余糧,總不能我有窩頭吃,看你們斷頓挨餓吧?你要不收,我可生氣了。”
隨后,李大媽給我家端來了老家親戚捎來的大紅棗,說紅棗可以補(bǔ)血補(bǔ)氣,正好給我們娘倆補(bǔ)養(yǎng)身體;趙嬸也送過來雞蛋。母親感動得熱淚直流,她叮囑我:“咱要永遠(yuǎn)記住這些鄰居的大恩大德,是他們救了咱娘倆的命。你長大后,一定要報答他們的恩情。”
那年月,一到夏天,家家晚飯都在院中吃。每家在門前擺上飯桌,碼放好小板凳,然后全家圍坐在一起吃飯。誰家要是蒸包子、包餃子或燉肉、炸魚,都忘不了給其他鄰居送一小碗。晚飯后,各家在小飯桌上擺上茶壺、茶碗。大人們扇著蒲扇,坐在小板凳上喝茶聊天,消夏納涼,直到深夜涼爽了才回屋睡覺。
喝茶聊天,使全院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記得有一天,父親帶回兩大包茶葉,他分成四份,分別送給王爺爺、李大爺和趙叔叔。這是父親單位發(fā)的防暑降溫茶,王爺爺沏了一壺,邊喝邊夸贊這茶真香,是真正的北京茉莉花茶。父親聽后,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趙叔叔最愛喝綠茶,每年清明節(jié)后,遠(yuǎn)在南方家鄉(xiāng)的母親便給他寄來一大包綠茶。于是,全院人跟著沾光,都能品嘗到明前綠茶的芳香。
四合院外的西邊和北邊栽種著十幾棵大棗樹,最粗的棗樹有一摟多粗。東邊是王爺爺家的菜園子,菜園南邊有一口磚砌的深井,井上架著木制的轆轤。房東王爺爺十分勤快,每天早晨四點多鐘,就到井邊打水澆地。由于水肥充足,菜園里的各種蔬菜長得特別水靈。
夏天蔬菜水果豐富。晚上,不論誰家買了紅杏、蜜桃、西瓜等水果,洗干凈后,放到專用的一個竹筐內(nèi),蓋好蓋,用轆轤上的繩子續(xù)到院外的深井里,浸泡一個多小時后,再搖上來。當(dāng)時家家沒有冰箱,利用井水冰鎮(zhèn)水果,吃到嘴里,涼到心上,那叫一個爽!特別是吃西瓜,有時三四個瓜集中在一起,在王爺爺家的大案板上切開后,全院小伙伴圍過去,敞開肚子掄圓了吃。
看到孩子們狼吞虎咽的吃相,天生詼諧愛與孩子們開玩笑的王爺爺有時輕拍著我滾瓜溜圓的小肚子,笑著問:“你們誰還沒吃夠,這個‘西瓜’也熟了,你們吃不吃?”逗得全院人哈哈大笑。西瓜子我們也舍不得扔,吃瓜時全都吐到臉盆里,洗干凈后放到窗臺上晾干,留到冬天炒瓜子吃。
沒有瓜果時,王爺爺就到他的菜園里,摘一筐黃瓜或西紅柿,用井水浸泡后分給孩子們,頂花帶刺的嫩黃瓜和紅彤彤的西紅柿,吃到嘴里清香四溢。
秋天,棗兒熟了。紅彤彤的大棗紅得像瑪瑙,綠得似翡翠。我們這些小伙伴最盼打棗的日子。當(dāng)王爺爺拿著大長竿子打棗時,一竿子下去,大棗像冰雹一樣“嘩啦啦”地落下來。全院人齊出動,有的拿盆,有的拿筐,把滿地的大棗撿起來,盆和筐滿了,然后倒入事先準(zhǔn)備好的麻袋中。
我們這些孩子邊撿邊吃,有又甜又脆的大馬牙棗,有珍珠般滾圓的酸棗,還有肉厚核小的大紅棗,愛吃什么口味的敞開了吃。父母怕我們棗吃太多了胃痛,一個勁地囑咐我們少吃。王爺爺邊打棗邊樂呵呵地告訴我們:“甭著急,這么多大棗,管你們吃個夠,別一下子撐壞了,還得帶你們上醫(yī)院,那就得不償失了。”
棗打完后,王爺爺給每家都送了一大麻袋。剩下的棗怕放壞,賣給了農(nóng)產(chǎn)品收購站。那些天,家家天天吃棗,蒸棗窩頭,熬棗粥,曬干棗,我們大院真正過了一個紅棗節(jié)。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院中的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紫紅色的玫瑰香葡萄;北窗下兩棵石榴樹上結(jié)的大石榴熟得咧開了嘴,露出里面紅彤彤的石榴籽兒,讓小伙伴們看得饞涎欲滴。等到王爺爺摘石榴、剪葡萄的時候,小伙伴們前呼后擁地主動前去幫忙。最后,家家分到一大盆石榴、一大筐葡萄,讓我們大飽口福。
立冬前后,家家開始搪爐子、安煙筒和購買儲存大白菜,準(zhǔn)備度過嚴(yán)寒的冬天。全院的大人和小孩都忙碌起來,我們小孩穿上厚棉衣、棉鞋,戴上棉帽子,相約著到菜站去排隊。冬天的當(dāng)家菜主要是大白菜,每家都要買好幾百斤。菜買好后,大人借來手推車,有裝車的,有運的,有在菜站看菜的,有在家卸菜的。不分你家我家,大家齊心合力。
大冬天的,院中最忙的要屬李大爺。他是八級鉗工,心靈手巧,修表、修自行車,過年給孩子們糊燈籠、扎風(fēng)箏,啥活都會干,是全院公認(rèn)的“大能人”。立冬前,李大爺就會到廢品收購站花一兩毛錢一個的價錢買回十幾個裝油漆的鐵桶,拿回家后用剪刀裁成鐵板。利用公休日,搬出工具開始拍煙筒。
他還利用拍煙筒剩下的邊角料,拍成連接煙筒的拐脖和鐵簸箕、煤鏟等,將這些送給全院每家人。那年月,家家日子過得都挺拮據(jù),冬季的煤火費補(bǔ)貼才十六元錢,買一節(jié)煙筒就得花三四元。王爺爺感慨地說:“守著老李這樣的能人真是全院人的福氣??!他修車、修表、拍煙筒,他受累,卻讓大家得到方便省了錢。”
李大爺聽后憨厚地回答:“您辛辛苦苦種的蔬菜和水果不也是分給全院人吃嗎?還是您常說的那句話最實在,住在一個院,咱就是一家人。”
最難忘的是逢年過節(jié),四合院里最熱鬧。各家都做幾個拿手的好菜,端到王爺爺家一起聚餐。二十多口人,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男的喝白酒,女的喝葡萄酒。大家互相敬酒、布菜,吃喝聊天,既品嘗了滿桌的美味佳肴,更享受到那份闔家團(tuán)聚的歡樂氣氛。
王爺爺做的紅燒大鯉魚,喻示著“年年有余”;李大爺做的“四喜丸子”,象征著團(tuán)圓喜慶;趙叔叔做的“拔絲蘋果”,預(yù)祝今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大家頻頻舉杯,祝王爺爺、王奶奶健康長壽,祝大家工作順利,祝孩子們學(xué)習(xí)進(jìn)步,連我們這些小孩也端起葡萄酒跟長輩們碰杯。那種和諧、融洽、幸福、美滿的過節(jié)氣氛至今回想起來仍讓人心情激動。
四合院里的好鄰居們用真情、親情和友情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團(tuán)結(jié)之歌、和諧之歌、幸福之歌。那些甜蜜溫馨的往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但至今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王爺爺、王奶奶、李大爺、趙叔叔和我的那些小伙伴們的音容笑貌,那一家有事大家?guī)汀⒁话枞~分著喝的濃濃親情與和諧氣氛,使人終生難忘。我永遠(yuǎn)懷念那些曾疼我、愛我的長輩們,永遠(yuǎn)懷念那些和我一起玩耍打鬧的小伙伴們。